生活中,很多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支“耳勺”掏耳朵,甚至养成了没事就用发夹、指甲等掏耳朵的习惯,觉得这样很舒服,却不知这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引发疾病。
小心掏耳朵掏出癌症来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此外,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别看“耳屎”名字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耳屎”可以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最好不要经常抠挖。
为何耳朵越掏越痒经常掏耳朵对耳道内的皮肤是一种刺激,容易引起毛囊感染,或形成耳疖子、耳道炎等外耳疾病。尤其在夏天,由于出汗多、耳内潮湿,感染的机会就更大。所以,一般没有必要经常去掏耳朵,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控制一下,或少用些硼酸酒精,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种状况就会有所缓解。
应该怎样正确掏耳朵呢?一般来说,耵聍,俗称“耳屎”会随着人们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而自行脱落,所以并不需要频繁陶耳,一般10天左右一次即可;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另外,一些金属、塑料材质的掏耳勺质地坚硬,容易对耳道造成损伤;指甲缝易藏匿细菌,不宜用来掏耳朵。(本文根据“家庭医生”相关内容编辑)
相关知识
【生活百科】耳朵掏不对,当心癌症找上门!
【生活百科】在梓潼,用冰箱来做这些事,你一定不会后悔!!!
【生活百科】梓潼朋友们,家里的床,切记不要这么摆放.
【生活百科】他们没有“痴呆”,只是回归孩子的状态~
【生活百科】梓潼崽儿们,如果你非要睡前玩手机,请点这里!
【生活百科】梓潼兄弟伙,你们知道超市里有这么多的猫腻吗?
【生活百科】手机不慎落水了怎么办?不用慌张有妙招!
【生活百科】一个可乐瓶子就能种出全家人吃的豆芽!这才是安全食品!
【生活百科】什么样的水才适合婴幼儿?
【生活百科】大姨妈走后多久能同房?成年人必看~
网址:
【生活百科】耳朵掏不对,当心癌症找上门! http://www.ketingzhuangxiu.com/news-view-id-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