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0混凝土防护技术高峰论坛暨科技研究院成立仪式在苏州市举行,朱祖熹、黄靖、傅宇方、纪国晋、闻宝联、安雪晖、王海龙、姚国友等多位行业资深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应邀出席,会前,记者就当前行业热点问题对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度采访。
记者:混凝土防护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海龙:
这个问题我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个是工程应用,另一个是技术发展。
从工程应用的发展来说,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既有混凝土防护,跟混凝土耐久性相关,这个在很多领域都会用到,包括水利水电,桥梁,工民建等,这种新兴需求非常巨大;第二个是新建市场,就目前经济情况来看,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发展,新建建筑物对防护的需求依然旺盛,第三个是修复市场的发展,现在由于我国建筑发展的滞后性,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国外,建筑修复已然成为常态,修复带来再防护,所以从这三方面来说,整个防护市场一定是越来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技术发展来说,也是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新材料技术发展,现在防护材料是往高性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第二个是对已有材料的功能深化,比如水性渗透型结晶、硅烷、阻锈剂等;第三个是应用技术的发展,包括新的产品如何使用,还有施工设备、施工方法,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防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海龙
记者:混凝土在沿海地区建筑物的应用存在哪些问题?目前是怎样应对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副总工闻宝联:我每年都有一个活动,就是沿着环渤海转一圈,调研桥梁的健康状况,也就是自然腐蚀情况,调研结果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腐蚀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因为它是一个动荷载,在所有沿海地区都有地下水土的腐蚀,包括海水腐蚀,近海会有盐腐蚀,到了北方地区,还有冻融腐蚀,这个是非常厉害的,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些年来讲,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也出台了很多耐久性的设计规范,包括防腐蚀技术规范,做了很多工作,我调研的结果腐蚀很厉害,但是所调查桥梁大部分都是二十年以前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引起国家足够的重视,那么现在,包括我们国家的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都是提出120年设计寿命的基准期,这样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耐久性设计水平,防腐蚀技术水平,都有着很大的促进,那么对现有的桥梁而言,我认为,进行一些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我调研的结果,预防性的保护措施效果还是非常好的,特别是今天大会汇聚了相关行业的一些有名专家,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分享出来,会很好的推动我们国家这项腐蚀防护事业的进展!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副总工闻宝联
记者:本次会议桥梁、隧道、铁路、水利等各大领域的专家都到场了,近年来有一些事件发生,比如桥梁坍塌等,所以想问下各位专家,影响建筑物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混凝土防护技术的提升对建筑物安全有什么样的影响?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朱祖熹:关于隧道桥梁和其他建筑工程在很短的使用年限就发生事故,甚至夭折了坍塌了,这种情况尤其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出现的更多,说起来这是个大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从建造最初的显像、决策到选址,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材料,包括检查研究,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寿命。现在,我们强调了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现在执行了很久,最近还要推出《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施工指南》,这就是我们如何把工程造的更牢靠更稳当,这是说的大而言之的事情,具体我们就说点防护方面的,防护工程就是说防护工作是贯穿在整个工程的全寿命中间,不光是建设期间要讲防护,实际上在运行管理上也是需要养护的,那么这个时候的维护保养都脱离不开我们的防护材料,刚性材料也好柔性材料也好,这样的材料都是须臾不可分的,不要把刚性防护材料和柔性防护材料对立,他们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像很多涂刷型的材料,本身也就是耐久性规范里指出的,可以作为附加防水层来加强结构防水的一个重要措施,我觉得像今天这样的会议,对推动建筑工程的耐久性,长期性是有很多好处的。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朱祖熹
记者:我看到安教授的报告是《日本渗透型防水剂在混凝土工程应用现状》,我想问一下安教授,我们国内的技术水平跟日本对比有哪些差距?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雪晖: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会问,大家都会认为,日本比我们在技术上,材料上,可能领先很多,那么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呢,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国家材料的发展,从学习国外到我们自己创新,虽然过程比较艰难,但是我们也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那么实际上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刚才我跟闻大师也在讨论,我们的差距可能不仅仅是我们要在材料上赶上人家,而在后续的施工过程,施工设备,甚至对施工监测,也就是对工程效果的检测,在各个方面可能我们要形成一个体系,我认为我们现在跟国外的差距在体系建设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将来的目标,我觉得也是在这个方面,在体系建设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大家合力来赶上去的话,我们整个水平可能就跟国外差不多了。
记者:当前行业趋势是什么样的,我国的混凝土防护技术在国际处于什么水平?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雪晖:我们混凝土防护的水平,如果我们认真做的话,在世界上应该是先进水平,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中国大概能生产全世界一大半的混凝土,所以我们在混凝土上碰到的各种问题比国外要复杂的多,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国外要多的多,我们的经验也比国外要多的多,所以我们实际上水平是很高的,但是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问题涌现出来,就刚才我说的,我们在这个体系的建设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我们会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只要出一个疏漏,混凝土它这个系统就会出现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安雪晖
记者:目前佳固士提高混凝土性能都有哪些方式?效果如何?
佳固士创始人姚国友:我们佳固士有很多种提高混凝土的防护性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最主要的是一种渗透型的一款材料,它是渗透到混凝土的毛细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跟混凝土同材质的结晶体,把混凝土表面的毛孔、缺陷、裂缝都给它封堵住,从而让它的本体得到了一个提高和增强,它就像人体的皮肤出现一个伤口一样,那么我是用跟人体组织一样的材质让这个伤口愈合掉,这样寿命就会得到非常大的一个提高,所以这是我们跟传统的市场上的一些成膜的、创口贴式的防护手段不一样的地方。
佳固士创始人姚国友
记者:本次会议会有佳固士的新品发布,请您介绍一下新品和新技术。
佳固士创始人姚国友:我们这次佳固士发布的新的产品主要是一种,自愈合的、能够解决混凝土裂缝的一款添加剂,用在混凝土搅拌站拌合的时候添加进去,按照比例添加进去,让硬化之后的混凝土毛细孔更小、更致密,抗氯离子、抗碳化、抗冻融各方面的性能得到综合的提高,一旦出现小的裂缝还能自己愈合,从而在源头来解决混凝土的一些问题。
记者:科技研究院的意义,人员组成,将带给我们哪些转变?
佳固士总经理金鑫:科技研究院是我们今年专门成立的一个部门,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是一个科技型企业,所以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做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科技研究院,主要是由三部分人员来组成的,第一部分是首席专家团,会请行业内的一些教授、学者,包括一些院士、顶尖的工匠来成为我们专家团,主要解决的是国家的一些重点项目,因为我们一直在跟进,他们都会有一些难题、一些疑难杂症之类的需要去处理,未来会由专家团去给出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第二部分是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更多的是一线的工作者、工匠、专家,我们把他们聘请过来作为我们的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他们一方面是帮我们解决平时的日常常见的一些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帮我们做一些理论加上实践的一个培训的输出,主要是为这个行业、为这几个领域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创新基地和产学研中心,这一部分主要是跟一些高校,比如清华、新疆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这类专业的院校,形成长期的合作,把科研上面的好的成果转化出来,同时通过我们的创新基地把这些研究成果在行业里面做一个纵深的推进,给我们这个行业输出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这是科技研究院的意义。
佳固士总经理金鑫
记者:那么如何进行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跟各领域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佳固士总经理金鑫:我们现在从防水转到了混凝土全科医生,也是想从原来的专业领域向一个更全的领域去做推进,目前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像工民建、然后水利、交通、能源这些细分的领域,跟他们形成深入的合作,主要是希望用我们这个产品解决更多的问题,因为我们研发一个新的材料,更希望的是把这个材料用到实处,真正的产生相应的价值,尤其是跟混凝土细分的这些领域,我们能把产品做进去之后,帮他们解决一些更实际的问题,同时在这些领域能够发现更多前景,同时针对相应的市场,去开发定制一些专有的产品,真正的做到全科医生这样一个角度,能够把我们日常会碰到的一些疑难杂症全部都解决掉,真正的实现百年工程。
经过此次会议,佳固士全面启动水利、交通、工民建、市政、军队、能源等六大领域混凝土防水防护与修复多种“经营赛道”,拓宽经营范围和经营深度,以全面、全新的经营策略、产品体系、技术服务,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深耕混凝土,开拓混凝土防护、修缮蓝海。
相关知识
聚焦混凝土市场新生需求,佳固士做出重大战略转变
2020佳固士混凝土防护技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施工】斜屋面混凝土浇筑三大攻略
混凝土防护技术高峰论坛818启幕,六大领域痛点深度剖析
他把混凝土变得那么伟大,自己却被朋友圈刷没了
【建筑通】清水混凝土更自然更环保
凝心聚力,涅槃重生,林氏木业双十一动员大会隆重举行
广州国际混凝土技术设备与砂浆材料展8月在广州举办
【聚·闻】快消品大战逆转:本土品牌完胜外资
聚焦┃雅丽洁全品项策略撬动300亿面膜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