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描绘古代中国宫殿之恢弘与营造之巧妙,
传统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造物文明的集大成者。
但K11 CRAFT&GUILD FOUNDATION记录片里
却有这样一句话令人感到惋惜:
“很多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是被低估,
他们正在迅速消失......”
面对木构传统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与做法?
8月上海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乘风破浪而来
此番对木结构建筑的“复兴”之旅
并非一次怀旧“复古”
而是一次木构价值的唤回
面相未来发展的一次探索
8月15日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开幕论坛在上海K11成功举办,论坛由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翔宁与青年策展人、建筑学者莫万莉主持,张永和、贝岛池代、柳亦春、李翔宁等数十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专家学者、艺术策展人、媒体人参与,话题包含“中国木结构建筑风土语言研究”、“木材材料”、“现代木结构建筑项目实践”、“日本与瑞士木结构建筑发展情况”、“浙东地区木结构建筑实践”等,不仅溯源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文化,更从材料性能、森林资源、现代建造手法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未来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可能性,专家学者们观点交锋。
以下为新浪家居对部分论坛精彩观点的记录。
1 古风再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 长期从事城乡风土建筑保护与再生理论研究,多年来走访各地传统木构建筑,其中不乏“风(民宅)”、“雅(官厅)”、“颂(宫殿庙宇)”等多种类型的项目,他将我国城乡风土建筑按民族语支或方言区覆盖,成体系地做分类梳理,择优为后世存续完整的风土建筑谱系标本。常青院士在论坛上展示了曾被巴黎圣母院保护工程前主持人穆栋教授赞叹的湖湘古风代表建筑“屈原博物馆-‘屈子书院’与‘楚辞文化中心’”。他提出’木构古风,当代再现’,再现不是复原,也不是仿古,是用今天的建筑表达建筑的意象。
2 木构文化十问
中国木结构建筑泰斗,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辰与木材有着不解之缘,长年来在中国历史城市与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工作,也曾远赴欧洲研究现代木结构建筑。面对“木构复兴”的议题,他从木构建造体系、木材材质、木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10个哲学层面关于“木构文化”的思考:
木构文化十问1,建筑形式与木构有什么关系?
2,中国的木文化传统取决于建造体系还是建筑师的预设?
3,中国木文化传统为何受制于某些古代姓氏?
4,木构传统是中国特有的吗?
5,木的材料性能都是单一的么?
6,人类为何天然亲近木的材质感?
7,木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史是何种联系?
8,木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必然关系反应是最根本的生态原则?
9,让中国木文化受制的“科学体系”是足以可信的吗?
10,当下建筑文化的复兴中木构该如何表现?
3 传统与时间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永和则从“传统与时间”的角度理解了“木构复兴”议题。他提出,“木构复兴“并非要谈论某一时期的传统建筑,时间是具有持续性的,建筑师应当去思考如何建造“超越时空”的建筑。去年张永和带领团队完成了一座位于湘西的“桥上美术馆”吉首美术馆,虽然这个项目并非一座木构建筑,但项目正是一次成功的“传统再造”,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与将中国古代风雨桥成功转化为一座具有现代审美与功能的美术馆,引人思考。
4 日本、瑞士现代木构建筑与对森林资源研究
Atelier Bow-wow主持建筑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贝岛桃代长期从事住宅、公共建筑等设计项目,作为一名研究学者她曾对日本及瑞士城市建筑、森林资源进行了大量调查。她在演讲中分享了其对日、瑞建筑行为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日本海啸灾后重建的木构建筑项目实践的思考,提出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木构建筑是一种最简单方便的建造方式,并且能活化本地经济结构,工业时代下建筑师更需要关注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5 建造诗意:木构与水
作为本次展览的参展人,青年建筑师王灏主要分享了自己对于“木构复兴”主题展的理解,并对自展作品进行了解读。近5年来,王灏在浙东地区研究并建造了大量的木构建筑,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山水文化与建造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特别是 “木构与水”的元素构成了江南诗意的生活哲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处的智慧。
“木构、手工艺与建筑遗产”论坛对话现场
开幕论坛上午由策展人李翔宁主持,他指出“木构复兴’实际上字面具有两层意义,木,指木材材料,构,指建筑的营造手段,基于木材材料与传统营造逻辑体系应用在现代建筑上,传承与再造。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赵辰、稀捍行动发起人米成、文化力研究所所长 令狐磊、K11 chi美术馆馆长林琳参与对话,跨界嘉宾们就木构复兴的文化意义、经济潜力等方面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木构、结构与建筑”论坛对话现场
开幕论坛上午由青年策展人莫万莉主持,大舍建筑主持建筑师 创始合伙人 柳亦春、龙美术馆结构设计师 张准、建筑数字化技术研发专家 袁烽、佚人营造主持建筑师 王灏及策展人李翔宁共同参与对话,嘉宾们就传统手工艺匠人生存现状、建筑结构力学、木结构建筑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除了开幕论坛,据专业人士称,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建造学社及新世界中国联合主办、李翔宁策展的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是上海今年最具规模的一次建筑展览,同时也是一场具有强烈公共教育意义的建筑文化艺术展览。
展览呈现了近年来建筑师王灏、建造学社联合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的木构建筑研究与实践,勾连起从建筑到聚落、从营造技艺到工匠文化、从空间美学到生活方式的多个互相渗透的层面,并结合以“木”为主题的当代设计与艺术作品,呈现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新陈代谢的可能性。
2020年8月15日起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持续至10月18日。
开展首日展馆吸引大批观众前往 现场爆满
相关知识
“木构复兴”开幕论坛精彩记录,一次穿越时空的建筑与木材的对话
海派文化复兴|留住一座城的记忆,从保护老建筑开始
上海展讯|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
2020年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建材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建筑纪元e时代办公空间设计论坛
对话设计灵感与木作美学,梦天木作美学大师汇首站在嘉兴圆满举办
武陵山巅峰论坛 | 中国家居业大佬为工匠精神的回归与传承定调
冲鸭,上海国际建筑水展倒计时3天,“硬核”内幕你细品
丁立任:以材料的在地性与工匠精神,建构会呼吸的诗意空间
严守基础,精木一宅基础建材构建温馨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