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空间,我们一起阅读世界
文 | 物道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阅读世界的方式。阅读,将不仅仅是字里行间,而是“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的全方位阅读”。单向空间做的就是这样的尝试:重新想象书店、定义阅读。
信步走在摆满了书籍的原木架子间,随手拿起一本,柔和的光影落在书页上,找个椅子,舒舒服服地捧着读起来。有时,一个人就读了一下午,累了时就起来走动走动。看看那些陈列的伶俐小物,几本质朴的本子,几只静谧的杯子,心也灵动起来。或者去吃点东西,有美酒咖啡,也有甜品。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单向空间,就有这样的美好感受。
单向空间,原名单向街书店,这名字源于德国思想家本雅明的著作《单向街》,而最初的书店也有一条长长的走廊,明亮、笔直。10年前,许知远和他的媒体朋友们在圆明园后院发现了一个院落,那里有长廊,有竹篱笆,还种满核桃树。也许是爱上那种颓废安静的美,他们决定在那里开个书店。曾经在独立书店得到精神滋养的他们,也想或许能为年轻一代提供点什么东西。
“直到天花板的书架有30米长,大约需要20分钟,你才能从这头走到那头。如果你赶上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此过程中,大约十束阳光会暖洋洋、懒洋洋地打到你身上。冬日里晒晒太阳,夏天露天坐在院子里,听莫扎特,喝啤酒,看迷惘一代作家的作品,身边偶尔经过像春天一样的姑娘。”这是老板许知远对自家书店的描述,就算时隔十年,依然让人心生向往。有些美,经得住时间考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从一开始,单向空间就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它更是一个公共空间。单向街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读书、交谈、展览,畅谈理想,探讨世界。可能因为创始人多是作家和媒体人的缘故,可以请到许多当今顶级的作家、艺术家,像莫言、陈丹青、贾樟柯、赖声川、柴静、梁文道等人都先后来过单向空间演讲。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有时候,听着这些人的交谈,望着台下专注的人们,你会突然懂得,原来生活真的不只柴米油盐,我们不应放任自己过平庸的日子,应该多问问心灵深处的渴望,听听喧嚣世界中那些沉静的声音,等等那个被琐事拖累的灵魂。那一刻,周遭的一切变得模糊,声音很是辽远,心却是自由的。虽然在浩渺宇宙中我们只是微尘,但庆幸是有思想的微尘。那一刻或许就是人生被点亮的瞬间。
是的,单向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共空间,它已经是文艺青年心中的圣地,是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有一个网友讲了自己和单向街的故事,他说有一位素未谋面的朋友,去北京玩时在单向街门口木标里写了张小纸条给他,让他自己去取,可是他当时人不在北京,怕被雨淋湿后看不到写了什么,只好打电话让店员帮忙。店员很快就找到了,还将小纸条收藏好等他去拿。这两个可爱的人,在单向空间留下一段美丽的回忆。这样的单向空间,有着纯善的温度。
百年后,带孙子去看自己当年读书的地方
虽然有那么多人喜欢单向空间,但是前几年单向空间也面临着实体书店的困境:经营惨淡、入不敷出。为了坚持下去,三次搬家。可是,这家书店却逐渐呈现出超乎想象的韧性与生命力,它挺过了一个个难关,更为茁壮地成长。暗透了才望得见星光,单向空间在困境之地的坚持,更让人感动。
这也许得益于单向空间不变的信念,他们坚信书籍是让人抵抗外部与内部的方式,坚信文学与思想能给予人的巨大价值,用“不愿只做一家书店”的坚持,带着一颗赤心之心,为这个世界提供精神与价值的空间,甚至一整套生活方式,让单向街和他的朋友们能在此地“逃离庸常价值观的压抑”,遇见所有你想遇见的人,感受人生被点亮的时刻。
单向空间创始人希望将来是建成“百年小书店”。想象一下,年老的爷爷带着小孙子来到单向空间,指着某一个旮旯说道,“喏,以前你爷爷像你这么大时,老喜欢坐那里看书了。我还在这里听过那个我最喜欢的作家的演讲呢……”小孩扑腾着跑到那一旮旯,奶声奶气地说,“那我也要在爷爷坐过的地方看书哇。”也许,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同行的人,比方向更重要
许知远曾引用德国诗人特拉克尔的话:“与你同行的人比你到达的方向更重要”。单向空间像个光源,吸引与单向空间气质相近的人来。在阳光斜照、树影斑驳时,合上刚读完的书,感觉你仿佛拥有了什么,甚至可以成为任何人。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一圈人围坐在一起,用朗读一首诗的时间,触摸一下灵魂的深处。
在这个荒谬而疯狂的时代里,物质与现实主义充斥着,实体书店濒临倒闭,年轻人更关心房价而不是精神追求,单向空间却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如同岩石缝里的小草,掘地而起,向光而生,迎风而立。
时代需要有这么一些人,一些地方,坚守着这个世界的初心,和他们对文化、艺术、人生的信仰。它可能只是一家书店,一个空间,但却是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光,照亮那些迷惘的年轻人。
图片由单向空间独家提供,版权归单向空间所有。关注物道回复“书店”
可获取关于单向空间的详细信息
有惊喜哦
▼ 点击原文,查看《吃了一辈子的饭,却没吃过这碗“黯然销魂饭”》
相关知识
物道 | 它或许会成为中国第一家百年书店
物道 | 谁说寺庙一定要像寺庙的样子
一位中国当红设计师和他对这个国家的设计解读
物道 | 苏州运河边的旧厂房,一对年轻夫妇试图打造他们的乌托邦
物道 | 比起100,更好的是80分
物道 | 温暖的家,都有位“百岁老人”
喜欢旅行的人,一定会爱上这10家书店
周末走起:你一定会爱上这10家书店
想象另外一种商业方式的可能
【百科】体坛版丑小鸭变天鹅,她们退役后变身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