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儿,有过装修经验的人再谈起装修,也是“心有余悸”。在我们的读者群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一半以上的读者觉得,装修过程中采购材料是最无助最头疼的环节。装修毕竟还算是一个个性化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业主还是喜欢选择半包的合作方式,自己采购一些建材,市场价格明了,质量可选,不会被装修公司以次充好、乱收费用。事实上,自己采购材料很容易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掉入市场的陷阱中。这里给大家看几个我们老读者的例子,大家吸取经验教训哦!
杂货铺vs专卖店
只要你“傻”,私心商家都有得赚
业主自行选购材料,无非去两个地方,一个是路边的或者家附近的杂货铺,里面从五金到水暖管件都有的卖;还有一种就是类似红星美凯龙之类的大型建材市场里的专卖店铺。编辑经常接到业主电话,让编辑推荐一些好的卖建材的地方,若是推荐商圈或建材市场的话,全上海也就浦东、青浦、奉贤等郊区这么几个地方,但其中的名堂可不小。
业主吴先生住在宝山,他对装修的需求也不大,所以自己在楼下找了施工队,签了清包工的合同。然后开始自己购买建材,因为平时休息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所以等到工头开始催促要赶工的时候,吴先生才匆忙到家附近的路边一排装修“杂货店”中寻摸材料。
这路边的杂货店到处都是,这是建材市场的一个特色,面积不大,装修也很随意,但卖的东西却是五花八门、品种不少,常见的有小五金、工具、乳胶漆、胶黏剂、大芯板、饰面板、电工电料和水暖管件等等。
这些杂货店一般面积不大,装修也很随意,它们一般不对材料明码标价。有业主上门咨询时,老板们会先跟业主攀谈,一旦发现业主对建材市场行情并不了解,那么就会开始漫天要价、以次充好,迅速把钱从业主口袋里骗出来。
编辑建议:
应对这种“杂货铺”坑人的现象,业主有两个方法可以应对。其一是自己在装修前,多逛逛市面,了解一下市场上材料价格行情。第二个办法,也是吴先生采用的办法。吴先生在杂货铺采购了一万元的建材,本来自己觉得还蛮划算的,结果回来之后问了一下专业的监理王工,得知许多材料都买贵了。比如普通的石膏线3.5元/米,实际上只需要2元/根,2.2米/根。
原本只要7元的面板开关,卖给吴先生12元一个,类似的高开价非常多,而且使用的产品没有品牌没有保障。到最后算下来,总共多算了将近3000元。吴先生实在气不过,带着他的监理朋友王工一起到杂货铺讨说法,杂货铺老板见来者气势汹汹,监理王工说起来又头头是道,一看就是专业人士。老板自知理亏,最后主动退给了吴先生2000元才算了事儿。
杂货铺不靠谱,有些业主要说啦:那去专卖店里买总没错!但事实上,走近专卖店,不少店铺都是坐了一天的老阿姨,专业知识讲不来多少,但忽悠的本事可以大大的。有些品牌的专卖店也还好,还有一些卖的不只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而是把不同的厂家、不同档次的产品混着一起卖。这种所谓的专卖店,其实也就是店铺好一点的杂货店。
业主王阿姨在某吊顶专卖店里买吸音板,原本吸音板的报价应该包括吸音板、主副龙骨、吊件和边角线等组成部分。王阿姨不清楚报价包含这些,听到报价的时候还很高兴,觉得比较划算,结果正准备付钱走人,店铺的阿姨说“没有龙骨怎么回去装呀?”,于是王阿姨又得花钱买龙骨,店铺阿姨还很认真的说,市面上的价格都是单件的,其他配件都要加钱,几项相加,费了半天劲搞下来的加钱又上去了。
应对方法:装修前应该了解一点装修知识,多请教一下身边装修过的朋友或者专业监理,在逛店铺的时候要多比比价。去买什么之前,先了解一下注意点,做好功课,遇到“大忽悠”,直接抛出几个关键问题,给商家个下马威:爷也是懂行的!
测量工具有猫腻
装修市场缺斤少两,堪比“菜市场”
装修的材料基本都是按照单位换算的,所以购买的时候也很容易被商家“忽悠”,就像在菜市场买菜,卖菜的有时候也会缺斤少两,聪明的业主会自己“称称分量”,笨的嘛,就挨宰好了。不过,还是要告诉大家,装修建材的测量工具会有什么猫腻。
1、计算器会“四舍五入”
有经验的监理张工经常告诉读者,在自己购买材料的时候,最好自己带一个计算器,或者打开手机的计算器。因为如果你购买的建材很多的时候,老板手里的计算器常常会自动“四舍五入”。市场上有一种“黑市”计算器,可以进行个位数的四舍五入,比如在加法运算中把115四舍五入到120,把111首尾进位到120等等。这样的情况,业主买的材料越多,吃亏越大。
这种情况一般业主都想象不到,大多数市面上的商家也不太敢这样做,但还是为了避免这种猫腻,以防万一,业主还是自己多计算计算。即使计算机正常,有时候商家会故意把最后一项安排为一个价格在百十元左右的材料,然后在计算到最后时,趁消费者不注意,多按了一下加法,就相当于最后一项加了两遍,无形中多加了百十元钱。如果被发现,只要说自己是按错了就行了。
2、卷尺刻度微缩0.1
建材的测量大多以卷尺为主,以米为单位。所以在卷尺上也有猫腻和文章,老一辈装修的人,比如编辑的父母一辈,他们大多是自己装修的,所有材料都要到建材市场去买。那个时候的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会看一看商家用的卷尺。市面上有一种被称之为“老虎尺”的卷尺,外观和普通的卷尺一样,但刻度却比正常卷尺要小一点点,可以将1米的东西量出1.1米或1.2米。
应对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容易对付。业主可以自带卷尺,也可以下载一些手机app软件,软件中自带各种测量软件,比如水平尺、卷尺、垂直仪等等,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用了。
3、缺斤少两,内藏乾坤
除了尺子、计算器等这些测量工具,还有一种缺斤少两的情况就是直接在包装上做手脚,把斤两缺在最初。非常普遍的是油漆,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可实际重量却大不相同,经销商在给你看的时候拿出大组分,实际装车的时候却拿的是小组分。还有胶黏剂8公斤的当12公斤卖、玻璃3毫米的当4毫米卖、水泥45公斤的当50公斤卖等。
还有业主陆阿姨买的一卷壁纸,撑开之后,前半段是能用的,后半段直接是用的废纸。其实,在建材市场的时候,业主除了要分心搞价谈钱之外,一定也要看好材料,在收货的时候不要怕麻烦,多检查一步,防患于未然。
“回扣”这件事儿
说也说不清楚,糊里又糊涂
在建材市场里,设计师和包工头的拿货价低于消费者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有读者向我们反映称,自己去逛建材市场时,和设计师一起去时的价格不同,同款商品经多家比较发现,自己去看时反而价格更便宜。所以,回扣这件事儿,很难说,到底是双赢,还是被坑,我们拆开来分析一下。
1、装修公司赚多少能接受
在找装修公司这一块而犯难的业主,要么是担心施工质量不好,要么就是担心装修公司太黑。“装修水深”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有的装修公司内部人员也表示,如果就靠工人施工赚点钱的花,那装修公司早就倒闭了。
因为现在人工费比较透明,所以装修公司很难在人工费上赚钱,那么就要在建材上赚回来,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建材的市场比较混乱。网络上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装修公司的盈利比,一线品牌公司大概盈利在35%-50%之间,二线中型公司在25%-40%之间,三线小公司在20%-30%之间,当然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装修确实不少赚。
不过在这里,编辑也要替装修公司说一句话,装修公司不比施工队,单单赚取一个项目的费用,装修公司的费用包含整个公司运作所需的基本费用。所以,如果不让装修公司盈利,那么为了维持经营,很可能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选择装修公司,首先要看公司的规模,品牌和口碑是否值得信赖。装修也是一件比较个性化的消费,理性谦和,还是能带来一定好处的,当然,无良装修公司赚黑钱的话,那是不能忍让的。
2、中间人明目张胆要回扣
这里的中间人,指的是不法中间。不法中介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不法商人,他们每带一个客户到门面或者装饰公司的展厅消费就可得到百分之几十的回扣(标准一般在30%左右,有时最高达50%),而且回扣就是包含在售价中,众多消费者就这样被带了“笼子”。
最为严重的是连施工队的包工头也开始利欲熏心,利用工作之便敲诈品牌代理商索取回扣,不然在施工过程中就给消费者制造麻烦,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满,从而导致消费者与品牌代理商之间产生矛盾,有时甚至由于包工头没有吃到品牌给的回扣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停工走人,让消费者进退两难。
除了建材品牌外,一些高单价的家具产品,如:红木家具、实木家具等,虽然回扣力度不及其他建材品类,但是因为产品本身单价高,设计师能够拿到手里的回扣仍然惊人。
如果你有建材方面的困扰
可以留言可以私信
或者直接加编辑莹莹为微信好友
二维码在此,你们懂的
不知道哪家装修公司靠谱?对装修一片迷茫?都可以加装修辅导员马老师为好友,请她帮忙推荐或咨询。马老师一出手,分分钟帮你解决装修问题。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直接加马老师为好友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案例
相关知识
业主『自购材料』谨防掉入市场陷阱
板材全屋定制 选瑞士板材自动绕开装修陷阱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大曝光,这些隐患及早提防!
旺季建材大减价?其实都是陷阱!
常常容易被忽略的装修▷▷报价陷阱◁◁,你知道多少?
你所不知道的墙纸消费陷阱!
签订家装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装修合同陷阱大曝光
装修合同陷阱有哪些,装修合同陷阱如何应对
聚焦3.15丨打假,让装修陷阱无所遁形!
顾家、大自然、圣象等品牌的跨界延伸可能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