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不丹的国花是什么,答案便是绿绒蒿;如果问许巍歌唱的《蓝莲花》究竟是什么,答案便是绿绒蒿;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寺庙里的白度母、绿度母手持的花朵,实际上也是绿绒蒿。
膜拜“蓝罂栗” 追逐高原上的绿绒蒿
文 | 王辰 牛洋
在滇西北丽江老君山中,一队来自日本的旅行者正在海拔四千米的林缘进行一场膜拜仪式。在他们身后是花已败落的杜鹃林,再远处是密布的针叶树,而更高处则是草地上凌乱的碎石裸地——就在这树林与草地的交界地带,日本旅人们对着一株植物满怀崇敬,低下头来,口中轻微而庄重地念念有词。进行了类似祷告一般的仪式后,他们开始掏出相机,围绕着这株植物拍摄。那是一株桀骜的草本植物,挺立着,逆风拨弄着娇嫩的花瓣。那是纯粹的天蓝色花瓣,反射一点点阳光的亮丽,看上去如同精致华贵的裙摆。在这人迹罕至的山林之间,她的孤高,她的稳重,她的绚烂,她的娇柔,拼凑在一起,恍若英国诗人雪莱写过的几行段句:你可敢在茫茫人世间 傲然索居 遗世独立坐视熙来攘往的人群 漫不经心 安于孤寂像荒漠里一朵无意吐芳的花 冷视西风扇动的羽翼这植物,这花,便是绿绒蒿。
横断山绿绒蒿单花亚种标本-牛洋摄
风雨中的惊艳初遇
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处的大雪山垭口,由碎石、荒土和稀疏乱草构成的流石滩上,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绿绒蒿。
听说是一回事,找寻又是一回事。日本旅人膜拜绿绒蒿的故事,是由一位在丽江工作的朋友说起的,他作为向导,带领着日本游客们专程去寻找绿绒蒿。那段奇特的经历,在我们看来,如同一阵响铃,催人快步前行,踏上膜拜绿绒蒿的旅途。
全缘叶绿绒蒿生境图-牛洋摄
在八月初的大雪山上,以季节而论,绿绒蒿的花期已近尾声,是否能够见到残存的花朵,完全要靠运气,或者说,天意。然而自我们踏上流石滩的那一刻,头顶便一直翻滚着乌云。大雪山垭口是著名的水汽通道,被山脉阻隔的云雨,如同翻山而过的车辆一般,都将从这里翻越山脊。风凛冽如冰凌,切割着裸露在外的皮肤,手中的相机逐渐变成寒凉的铁块。雨随着云雾的压迫而纷至沓来,脚下的碎石被浸润成了湿滑的路障。然而,就在这风雨之间,我们和绿绒蒿不期而遇。
美丽绿绒蒿 牛洋摄
犹豫是否掉头返回的时候,不远处的石缝之间,一只高佻而单薄的绿色魅影仿佛摇曳在风中的残荷。那是约有60 厘米高的植物,直挺的植株上挂着几只小刺球一般的物件。那真的是绿绒蒿吗?先是欣喜,而后则是膨胀的遗憾——小刺球般的构造,应当是绿绒蒿花开过后未成熟的果实,或许八月着实有些太晚了,在这个季节里头,怀揣着绿绒蒿的梦想,终究是不太现实吧。
我们在风雨里靠近那株挂着小刺球的绿绒蒿。滑下一个小坡,被遮挡的视线骤然开阔起来,在乱石之间,那株摇晃的绿绒蒿,竟还为我们珍藏了两朵淡蓝紫色的花朵!在冷漠的风雨之间,在荒乱的碎石杂草之间,那两朵花的色彩,恍若阴郁的天空之外跌落的颜色,深邃,平静,纵然被冷雨侵袭,看似娇弱的花瓣却暗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坚韧。
单叶绿绒蒿 王辰摄
自那一刻起,我便认定这花带有一种非同凡响的气场。
与雪山一同成长
在大雪山垭口遭遇的绿绒蒿,是整个绿绒蒿家族中最常见、分布最为广泛、形态也最典型的种类,名字叫做“总状绿绒蒿”。绿绒蒿按植物分类学中的划分,于罂粟科绿绒蒿属,在传统而经典的知识体系下,这一家族共有49 种,而常见的总状绿绒蒿也恰好是整个家族中承上启下的种类——既不十分古老,也不在最新进化的顶端,既不是躲藏在低海拔的特殊种类,也不是喜爱生长在高山之巅。惟其如此,它才得以成为人们在青藏高原最常见的绿绒蒿。
秦岭柱果绿绒蒿 张巍巍摄
在今年夏天,曾有一位朋友拿出过一张秦岭拍摄的植物照片。那是一种开黄色花的植物,从花瓣的形态和花的构造来看,应当属于罂粟科,我曾以为那是中原地区常见的野花秃疮花,或者是其近亲。然而正确答案却充满了幻灭感:那确实也是一种绿绒蒿,名叫“柱果绿绒蒿”,是这个家族里现存的最古老的种类之一。这种黄色小花起到了强烈的颠覆作用,实际上,绿绒蒿最初并非生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外表上看去也并非身兼优雅和霸气,混在各色野花之间,难免最终成为碌碌之辈。
川西绿绒蒿 李新辉
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打破了绿绒蒿们的恬淡生涯。板块碰撞造就了喜马拉雅山系,在如今,这里是绿绒蒿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全部49 种绿绒蒿中,除了1 种分布在欧洲外,其余48 种均在此处或其周边。然而早在上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却并非如此,那时候,和秦岭的柱果绿绒蒿近似的绿绒蒿们,正不咸不淡地散落在古欧亚大陆上。或许是冰川期降临,抑或是古地中海的变迁所致,气候的转变令绿绒蒿们纷纷死于非命,侥幸存活的部族残余,一部分藏匿在我国西北至华中的山沟里,另一部分则远隔在了欧洲。西欧局部沿海地区的温暖潮湿环境,令古绿绒蒿家族的那一点点血脉延续至今,成就了欧洲唯一一种绿绒蒿——西欧绿绒蒿。
拟秀丽绿绒蒿-牛洋摄
至于我国那些逃过天灾劫难的绿绒蒿们,随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它们也逐渐向着高山迁移而去。在这场漫长的迁移之中,更多新的物种演化而来,这些新生的绿绒蒿种类更加适应高原环境,生有更加浓密坚硬的毛,所能承受的海拔高度也不断提升,并最终演绎出了整个绿绒蒿家族的进化方向:原始的类群分布在低海拔,进化的类群则偏向于高原;原始的类群需要更加温暖潮湿的环境,进化的类群更加耐寒抗旱。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西藏人文地理》2012年1月刊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二维码)
相关阅读:
英雄贴 | 《秘境丙察察》主题摄影作品征集大赛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五月号 “马年转山进行时”全新上市
冈仁波齐 神性的召唤(上)
冈仁波齐 神性的召唤 (下)
西藏人文地理是TibetMedia新媒体联盟的创始成员,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杂志5月刊,带您触摸西藏的心跳和温度。
西藏人文地理开放微信在线杂志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相关知识
不丹的“国花”,许巍歌中的“蓝莲花”——绿绒蒿
家居藤本花卉推荐,最美的花儿装扮最美的家!
夏日餐桌,莲花盛开 | 置爱沙龙
诗丹娜,国内首个获得德国红点奖的羽绒品牌,让您的睡眠更健康
广州直播节“花漾花都 欢乐云购”花都区-亚丹家居专场开幕!
广州直播节“花漾花都 欢乐云购”花都区-亚丹家居专场开幕
Tiffany蓝,书写真爱,许你一场永不褪色的浪漫
莫奈的花园:魅力十足的法国花园小镇风情
雅歌丹香薰——空气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
东方国际花岛10月开启时尚专列“五朵金花”诗涌动
网址:
不丹的“国花”,许巍歌中的“蓝莲花”——绿绒蒿 http://www.ketingzhuangxiu.com/news-view-id-2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