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山海经》中记载:“泰山其上多玉•••••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水玉”。 这是一段关于中华名玉泰山玉的古书记载。这说明几千年前,我华夏民族便与玉结缘。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玉的爱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礼记》中所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有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它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等,不仅是王公贵族的珍品,也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信物,中国人佩玉以求避邪除凶,人们以玉为美为荣为贵,玉成为人们习俗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人也都随身佩戴玉,但玉器的佩戴方法也是很有学问的。我们先来看看应该怎样佩戴玉。
玉器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要把玩这些古玉更有“三忌”、“四畏”需要遵从。所谓“三忌”,是指古玉“忌油”、“忌腥”、“忌污浊气体”;所谓“四畏”是指古玉“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气”。
所谓“忌油”,是指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腻。这是因为油脂可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出来,玉器就不会莹润,透不出所谓的“清光”。玉器因在地下长期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养护的目的便是尽量使其杂质“吐”出。有些人以为将古玉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面额、头发中沾些人体油脂,可使古玉显得油亮、温润,实则是一大忌,反而对玉质有害。一旦沾了油腻,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用滚水煮一会儿,便可退油,二是将玉件放入痱子粉或干面粉中,吸除油脂。
“忌腥”是指玉器与腥物接触,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会伤至玉质。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卤盐等,对玉器有一定的腐蚀,而导致玉质受损,所以古玉要避免与腥物相触。
古玉“忌污秽”的道理与“忌油”相似,因此玩玉之时,事先要洗净双手。
至于所谓“畏冰”,是指古玉时常近冰,或被冻,则色沁就不活,没有润感,谓之“死色”。有人以为将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冻,会使其“通透”和“质坚”,实在是一大错误,这样做可能会使玉质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
“畏火”则是说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热源,则可能使“色浆”尽褪。“色浆”主要是指玉质的表面光泽和透明度。古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亦可伤及玉质,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不要说是古玉,即便是新玉,也是一样。
“畏姜水”是说有些人以为“姜水”是除腥除臭之物,可除去古玉的土腥气或腐臭气。实际上,古玉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已有的沁色黯淡无光。如果浸的太久,还会使玉器浑身起麻点,难以补救。
“畏惊气”是指当佩戴者受惊或不慎将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时,玉器重则“粉身碎骨”、轻则产生裂纹。因为重撞之下,内部结构总会受影响,即便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也是玉器的隐患。所以,玩玉者讲究平心静气,戒惊戒躁,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容。
以上是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玉器佩戴的“三忌”、“四畏” 。相信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大家可以多了解玉器保养方面的知识,学会保养自己的玉器。
(来源于网络)
相关知识
【生活小贴士】玉器有灵性佩戴需讲究
【生活小贴士】知道真相我眼泪掉下来!
【生活小贴士】-公共泳池游泳如何更干净
【生活小贴士】—牛奶不可以这样喝哦
【生活小贴士】— —自制冷甜点大绝招!
【生活小贴士】快来看看7月30日你家停水不?!
【生活小贴士】自拍杆有风险,使用须谨慎
【生活小贴士】秋天了,这30个汤,一天煲一个一月不重样!
【生活小贴士】怎么炸花生米才好吃?
【生活小贴士】十个睡觉坏习惯最伤身!很多人都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