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OHAS乐活杂志
ID LOHAS_Magazine
理念:共生永续,乐享生活
建筑师郑超在上海的一居室内,搭建过高2.6m的水族箱,也照料了一屋子的苔藓、龙舌兰、仙人掌。但他对自然的觉知,并不限于绿植带来的疗愈,而将它们糅进了工作与日常的细微处,修炼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博物生活”:永远抱持求知欲, 保持对自然界微妙变迁的敏锐。常说“大隐于市”,也许是真修行不囿于溪声山色吧。
郑超
建筑师及城市设计师,现居上海。
曾于德国红点、美国及欧洲学校学习工作。
微信公众号:chaos_NH
培育对自然的敏锐
一堂博物生活启蒙课
______
建筑设计这行当做久了,郑超很懂得如何在空间的经纬中编织视觉焦点。与其说他构筑了一个家,不如说他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植物园。乍入玄关,视线自目力尽头的绿植逡巡游移,最后牢牢锁定于面前直逼天花板的硕大水族箱。以水面为分界,这高 2.6m、宽 0.8m的箱体是他一手建立的“水陆生境场”。
▲ “水陆生境场”牢牢占据进入玄关后的视觉焦点,陆上部分中,各类植物盘根错节。
选取榕树、积水凤梨、金毛狗蕨作陆上物种,夹杂小型蕨类、苔藓、兰科植物补位,水中以龙鱼、红腹鲳等点缀于沉底、浮水植物间,这暗藏着通风系统和人工光源的游乐场在我们眼中是一团玄奥的混沌,于主人看来却是一派清明秩序。
▲ “水陆生境场”水下部分,溶洞般的光线最适宜鱼类生活。
从“水陆生境场”开始,郑超向我们科普了何谓博物生活。他自小与博物学这一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古老学问投契,翻开托尼 • 赖斯的《发现之旅》,指着秋毫毕现的植物插图说道,欧洲人对自然的感知艺术且精密,根茎、枝干、花冠、叶脉,手绘图稿不仅描摹了植物的部位构成与肌理,还常常同时表现其生长轨迹,融交错时空于一体。他曾将这种经典的博物学表述方式贯通于自己的专业,重现了不同时间纬度下罗马古城的规划片段,作为在意大利学习期间的作品。
▲ 郑超读书时对加州海岸小镇的城市设计手稿
罗马城市规划图与“水陆生境场”,在郑超看来都算是博物学一度隐匿后的现代表象。博物学本非一门科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分类日臻完善前,更囿于有闲阶层。但其精髓在于,对世界的抽丝剥茧极细腻,却脱离了纲类门属的数理叙事,能培育出对自然界微妙变迁的敏锐,又因简明美观而深入感性的共鸣。因此今时今日博物学才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复生。
▲ 植物掩映下,两幅裱框内的作品是郑超完成的“罗马城城市布局层叠史”,原作留存于他就读的研究生院校。
郑超家中的植物、摆件也流露着博物生活的种种情致:钟意龙舌兰,家养之余盘算着如何将它们与建筑结合,玩出新花样;耐心将收集自各地的石头标明质地及来源;几案上珍重相待的摆件是旅途中捡拾的木雕床腿......
融自然于呼吸吐纳
用植物构筑的生命之场
______
植物园或博物馆,是郑超初到一座城市必去的地方。在法国老动物园爬行动物馆入口处,他见到了写有VIVARIUM(拉丁语,意为生命场)字样的牌匾,颇受触动。生命场是供观赏的特定生态状态下的封闭空间,上至地球,下至水族箱,都是生命场,供人们探究、整合、观照、诘问、自省,从形貌到神髓,体悟这博物之场的能量,并融入自身的吐纳呼吸。
▲ 郑超说,每个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场”,对他而言,基于城市环境风土、经由行旅途中某段见闻的触动,而在家中营造的植物乐园,便是他专属的“场”。
各类龙舌兰、多肉、仙人掌、空气凤梨、蕨类、苔藓类绿植,充盈于郑超的阳台书桌,零星点缀于床头柜架。喜阴、喜阳,各按品类习性安置妥帖。郑超对它们的关注亦超乎气温湿度或泛泛的形态优劣。他感叹苔藓的附着力,分享鸡蛋花如何通过残株存活,反复强调龙舌兰的生长极限......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诗人梅特林克的一句话——“野花如同春天和秋天的彩霞,如同日出和日落,如同百鸟的鸣唱,如同女人的美发、明眸与婀娜多姿的步态,最先教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星球上存在着无用但却美好的东西。” — —这应是对自己初衷与心境的绝佳阐释吧。
▲ 苔藓在宁波所得,自然融入家中既有盆景
更有意思的,是他对回忆的珍藏有独特的方式。许多盆栽中的瓦片或某一株小苗,都联系着某个独特的城市或记忆。他指着其中一盆说:“那片瓦,就是从意大利一口枯井中捡拾出来的。”回到上海后,他再将这些植物和瓦片组合在一起,养护,观察,让这些带着回忆的植物与他此刻的生活发生隐秘的联系,成为独特的日记式盆景。
▲ 焖养罐是植物微气候的小实验,盆景本身是微观的生态循环,因涵养的植物多寡而繁简不一,菌群等肉眼难辨的因素无声地影响着它的良莠状态
▲ 多肉下的瓦片源于意大利一口枯井
随性随喜
自制趣味苔玉
______
焖养罐或生态箱在市面上多有售卖,但在组盆与养护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器具与相对完备的知识做支撑。若是初学者,不妨从简单有趣的绿植玩法开始。郑超教我们制作了一种始于江户时代的日式盆景——苔玉,用苔藓包裹一株小型植物,悬挂起来或置于有新意的盆器之上即可。随性随喜,信手拈来,只求记录一时心境。
▲ 材料:苔藓、泥炭土、珍珠岩、多肉小苗、园艺铲、网线
▲ 步骤一:将苔藓减薄;
▲ 步骤二:取3:1比例的泥炭土与珍珠岩,喷水沁润后相混合;
▲ 步骤三:将混合土团成圆形作内胎,将成片的苔藓包裹其外;
▲ 步骤四:将事先准备好的多肉小苗(也可是偶得赏心之物)缀于苔藓球顶端;
▲ 步骤五:用细棉线及纱网加以固定,待棉线自行朽断后,苔玉即成;
▲ 步骤六:置于选定的器皿之上即可,也可将苔玉球直接拴线悬挂起来。
编辑自《LOHAS乐活杂志》 2015年11月刊
摄影_吴俊杰
文_徐莹
◆ ◆ ◆
编后记
我其实喜欢植物,
但亲力亲为打理花草的经验并不多,
超哥的博物生活让我看到了植物的另一种可能,
一种不同于百科全书式的、融于工作及日常的延展性。
为大家推荐一个特别有趣的公共号
▲识别二维码关注
相关知识
和植物住在一起的男人,一居室也能大隐于市
唤醒绿色能量,和大自然家居一起为地球充植
你的家具摆对了吗?能锁住男人的家居风水!
连男人也疯狂的花店
住在全中国最美的城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好客厅,撑起男人的脸面
这个男人住在“40平米的衣帽间”?这可是多少女人的梦想啊!
王东升、姜峰和于强三个男人做了件“女人最爱看的东西”
我们和理想居住之间,差了这样一个阳台
小姑子告诉我客厅一定要有它,家里男人就会发财!别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