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遮阳为什么是门窗隔热功能的前提和措施?
有效阻挡太阳辐射:在夏季,太阳辐射是导致室内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活动式遮阳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和角度,灵活调整遮阳板或遮阳帘的角度和位置,有效地阻挡太阳光线中54%的可见光直射进入室内,加热物体后产生红外长波,在室内不断聚形成热聚合效应,减少太阳辐射热对室内环境的加热和空调使用率,例如,水平遮阳板或百叶帘片对于遮挡东西南向窗户在中午时分的强烈阳光非常有效,而垂直的遮阳板则更适合遮挡东、西向窗户在早晚的阳光。
可调节性适应不同需求:活动式遮阳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可调节性。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和时间,以及室内外的温度、光照等条件,随时调整遮阳的角度。在冬季,当需要更多的阳光来暖时,可以将遮阳设施打开或收起,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聚集热能;而在夏季炎热时,则可以将遮阳设施展开或调整百叶帘片的最佳角度,最大限度地阻挡太阳光和辐射热进入室内不断聚热,增加空调使用率,导致空调外机不断排放的高温气体破坏社区和大气环境,这种可调节性使得门窗的隔热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控制,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效应的形成。
降低遮阳系数:遮阳系数是衡量遮阳效果的重要指标,它表示透过有遮阳措施的围护结构和没有遮阳措施的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热量的比值。遮阳系数越小,透过外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热量就越小,防热效果也就越好。活动式遮阳,可以有效地降低遮阳系数和传热系数,从而提高门窗的隔热性能。例如,一些高性能的活动式遮阳帘或遮阳百叶,能够将透明玻璃幕墙的门窗和遮阳系数降低到 0.25 以下,传热系数达到1.2以下,大大减少了太阳辐射热的传入,减少。室内空调使用率的同时,节约了电费和降低了在这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与门窗系统协同工作:减少式遮阳可以与门窗和透明玻璃幕墙其他部件(如玻璃、窗框等)协同工作一体化的结合,共同提高门窗幕墙的隔热保温和冬季保温采暖性能。例如,与 Low - E 玻璃配合使用时,活动式遮阳可以进一步阻挡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减少玻璃表面的热量吸收,降低了玻璃本身的二次导热和传热性能,同时,活动式遮阳帘还可以完全阻挡可见光穿透玻璃进入室内产生远红外线及辐射热,大幅降低室内高温气体的聚热。从而增强隔热效果。
提升室内环境舒适度:通过活动式遮阳有效地阻挡和根据需要调节阳光和热量进入室内,使室内温度更加稳定舒适,减少温度波动和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此外,活动式遮阳还可以防止眩光的产生,使室内照度分布更加均匀,有助于视觉的正常工作,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保上、节能建筑没有活动式遮阳措施的应用,夏季遮阳隔热,冬季采暖保温的刚性需求,以及气候环境减排要求的节能减排,是很难实现的。
2. Low-e中空玻璃为什么仅适用于冬季采暖保温,而不能在夏季实现遮阳隔热?玻璃产生的室内热聚合效应,在夏季对室内有哪些危害?为什么Low-e玻璃易采用高透光和低辐射的镀膜产品,有什么优点?
第一问答案:
一、夏季隔热的核心矛盾:高透光性与热量聚集
1、太阳光谱的穿透性
Low-E 中空玻璃的膜层主要反射远红外线(热辐射),但对近红外线(780-2500nm)和可见光的阻挡能力取决于具体类型:
Ø 高透型 Low-E 玻璃(可见光透过率 > 70%)允许大量太阳辐射(尤其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线)进入室内。在冬季和严寒地区有很好的采暖保温特性。
Ø 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被物体吸收后转化为长波远红外线,而 Low-E 玻璃会将这部分热量反射回室内,形成 “热聚合效应”,导致室内热量积聚,在夏季和南方影响人体健康并导致空调外机不断向室外排放高温气体,破坏社区和气候环境,增强温室效应的形成。反而增加空调负荷。
2、遮阳系数(Sc)的局限性
Low-E 玻璃的遮阳系数Sc 值通常较高(如 0.5 以上),无法有效阻挡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
相比之下,活动式外遮阳的 Sc 值通常可低至 0.2 以下,物理阻隔效果更显著。
二、冬季采暖保温的原理与夏季的局限性活动室遮阳产品才定门窗及玻璃幕墙实现隔热的基础措施。因此low-e
冬季优势:low-e膜层可反射室内热辐射
Low-E 膜层对 ** 远红外线(>2.5μm)** 的反射率高达 90% 以上,能穿透玻璃进入室内的可见光紫外线将室内暖气、人体等产生的热辐射反射回室内,减少热量流失,实现 “冬季采暖保温”。
夏季短板:low-e膜层无法阻挡初始太阳辐射
夏季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直接太阳辐射(可见光 + 近红外线),而非远红外线。
若未搭配活动式遮阳措施,高透型 Low-E 玻璃会允许大量太阳辐射穿透玻璃进入室内产生高温聚热形成热聚合效应。,导致室内温度不断升高,此时 Low-E 膜层,但无法解决初始热量的进入。
三、解决方案:Low-E 玻璃需结合活动式遮阳
1、物理遮阳的必要性
内置遮阳百叶 + 高透 Low-E 中空玻璃可同时实现:
夏季:百帘片阻挡直射阳光进入室内,减少初始热量进入;Low-E 膜反射二次辐射,玻璃本身的二次传热,二者结合使用可降低传热系数(k值可将至0.8以下)。
冬季:收起百叶帘片,利用高透Low-E的“热聚合”效应实现室内被动式采暖保温功效。
若需高透光,必须配合外遮阳。
四、总结
Low-E 中空玻璃的 “单向热阻隔” 特性使其冬季表现出色,但夏季及高温地区需依赖活动式遮阳措施弥补短板:
冬季:反射室内远红外线,采暖保温效果显著。
夏季:单独使用高透型Low-E玻璃时,因无法阻挡初始太阳辐射,反而导致室内高温热量积聚;需通过结合活动式遮阳产品共同实现有效隔热。
核心矛盾:透光与隔热的平衡需根据气候和设计需求调整,单一Low-E玻璃无法满足全年夏至遮阳隔热和冬季采暖保温的全工况需求。
第二问答案:
一、热聚合效应的运行机制
Low-E 玻璃的金属镀膜会选择性反射不同波段的热辐射:
Ø 冬季:反射室内物体发出的远红外线(长波热辐射),阻止热量外泄,形成 “热聚合保温”。适用于严寒低温气候区。
Ø 夏季: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400-780nm)和近红外线(780-2500nm)穿透玻璃进入室内 → 被地板、家具等吸收后转化为远红外线(长波热辐射) → Low-E 镀膜将这些二次辐射反射回室内,导致热量无法散出。在夏至或高温气候区不宜使用。
二、夏季危害的具体表现
1. 室内温度被动升高,空调负荷激增影响人体健康以及空调外机不断释放的高温气体破坏环境和气候。
Ø 案例:若使用高透型 Low-E 中空玻璃(如单银,Sc=0.6),夏季允许 70% 以上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根据实验数据,此时玻璃的综合传热系数(K 值)虽低(约 1.8 W/(㎡・K)),但实际玻璃腔体内聚热温差可超过50-90℃太阳得热系数(SHGC)也会高达 0.6,导致室内温度不断升高及空调能耗增加 30%-50%。
Ø 热力学原理:热量遵循 “单向热阻隔,双向热积聚” 规律:
Q=SHGC×I<sub>solar</sub> + K×(T<sub>out</sub>-T<sub>in</sub>)
夏季太阳辐射强度(I<sub>solar</sub>)高时,SHGC 主导热量传递,K 值优势被抵消。
2. 局部高温与热舒适度下降
热辐射滞留效应:远红外反射导致室内热辐射分布不均,形成 “热岛区域”(如靠近窗户的地板、墙面)。实测显示,此类区域温度可比室内平均温度高 5-8℃。
体感温度失衡:人体通过辐射散热(占热交换的 60%)受阻,即使空调降低空气温度,仍会感到闷热(温室闷热效应)。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空调的泛滥使用。
3. 夜间持续高温难以缓解
热惯性累积:白天积聚的高热量被 Low-E 膜层锁在室内,夜间室外温度下降后,室内热量仍无法通过长波辐射散出(玻璃阻隔远红外逸出),需持续依赖空调降温。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气候及社区环境,加热城市热导和火炉效应。
三、危害的严重性与气候相关性
Ø 高湿度地区(如华东、华南):热聚合效应叠加高温度,体感温度指数(WBGT)可能超过安全阈值,引发中暑风险和空调依赖产生慢性疾病。
Ø 强日照地区(如西北和东北):太阳辐射强度可达 1000W/㎡以上,热聚合效应导致室内温度快速攀升至 40℃以上。
Ø 对比数据:使用高透 Low-E 玻璃的建筑,夏季室内峰值温度比外遮阳 + 普通中空玻璃建筑高 10-15℃。
四、解决方案:打破热聚合负循环
1、优先阻断初始热量进入
Ø 外遮阳:活动式铝制百叶或卷帘可将太阳辐射隔绝在玻璃外侧(Sc≤0.2),减少 80% 以上的初始热量进入室内。
2、控制二次辐射逸出路径
Ø 通风散热设计:在遮阳百叶与玻璃之间预留空气流动层(如摘要 3 提到的 “双层皮幕墙”),利用烟囱效应带走积聚热量。
第三问答案:
根据建筑光学与热工学的综合分析,高透光、低反射的 Low-E 玻璃在节能与舒适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维度:
一、光学性能优化:平衡采光与热管理
1、可见光透射比(VT)最大化
Ø 高透型 Low-E 玻璃的 VT 可达70%-82%(普通中空玻璃 VT≈85%),接近透明玻璃的采光效果(如单银 Low-E VT≈75%,双银 VT≈65%)。
Ø 自然光利用率提升:减少白天人工照明需求,降低照明能耗 30%-50%(ASHRAE 研究数据)。
2、低可见光反射率(LR)的设计意义
Ø 外反射率(LR<sub>out</sub>)可控制在10%-15%(普通镀膜玻璃 LR≈30%),避免产生强烈镜面效应。减少强光反射,是节能重要举措。
Ø 消除光污染:符合《建筑玻璃可见光反射比限值标准》(LR<sub>out</sub>≤15%),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眩光干扰。
二、热工性能的精细化调控
1、选择性透射与反射机制
Ø 透过可见光 + 近红外:允许短波太阳辐射进入,冬季被动吸收热能(SHGC≈0.6-0.7)。
Ø 反射远红外:膜层对长波辐射反射率 > 90%,阻隔室内热量外泄(U 值低至 1.1 W/(㎡・K))。
Ø 热力学公式验证:
Ø Q<sub>net</sub> = SHGC×I<sub>solar</sub> - U×(T<sub>in</sub>-T<sub>out</sub>)
Ø 高透 Low-E 通过提高 SHGC 增强冬季得热,同时低 U 值减少热损失,实现净热收益。
2、气候适应性设计
Ø 寒冷地区:优先选用高透型(如单银 Low-E),最大化太阳能得热(SHGC>0.6),降低采暖能耗。
Ø 温和地区:选择双银 Low-E(VT≈65%,SHGC≈0.5),平衡冬夏热负荷。
三、建筑美学与用户体验提升
1、通透性设计
Ø 玻璃外观接近普通白玻,保持建筑立面纯净感(LR<sub>out</sub>≈12% vs. 镀膜玻璃的 30%)。
Ø 案例:苹果旗舰店采用三银 Low-E(VT≈70%,LR<sub>out</sub>≈10%),实现 “隐形” 节能效果。
2、视觉舒适度优化
Ø 内反射率(LR<sub>in</sub>)<15%,降低室内侧眩光(普通 Low-E 内反射率约 20%-25%)。
Ø 色彩还原指数(Ra>95),避免普通镀膜玻璃的绿色 / 蓝色失真。
四、技术升级:多层银膜协同效应
单银 / 双银 / 三银镀膜对比
2、膜层结构创新
Ø 双银 Low-E 通过两层银膜 + 介电层组合,在保持高透光(VT≈65%)的同时,将 SHGC 降至 0.45,解决透光与隔热的矛盾。
五、综合效益分析
1、节能经济性
Ø 北京某办公楼实测:双银高透 Low-E + 外遮阳系统,全年能耗比普通中空玻璃降低 42%。
Ø 投资回收期:增量成本(约 80 元 /㎡)通过节能可在 5-7 年收回。
2、可持续性价值
Ø 每平方米高透 Low-E 玻璃年减碳量≈15kg CO<sub>2</sub>,达到 LEED/WELL 认证要求。
结论
高透光、低反射 Low-E 玻璃通过精密的光谱选择性设计,实现了 “鱼与熊掌兼得”:
Ø 在保障自然采光与建筑美学的同时,依托多层银膜技术调控热辐射传递路径;
Ø 需根据气候区选择匹配的 SHGC/VT 参数,寒冷地区优先高透型,炎热地区建议搭配外遮阳系统。
Ø 未来趋势是开发光谱自适应 Low-E 玻璃(透光率动态可调),进一步突破能效极限。
3、Low-e中空玻璃为什么采用在线Low-e或先镀膜后钢化Low-e玻璃,具使用寿命是否超过25年?先钢化后镀膜Low-e玻璃为什么容易氧化和不易二次加工,其单片使用寿命及合成中空后的使用寿命是多少年?先钢化和镀膜的成品合格率为什么不高且不宜二次加工呢?
第一问答案:
根据建筑玻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 在线 Low-E(硬镀膜)与先镀后钢型 Low-E(离线镀膜 + 钢化)** 的选择需基于全生命周期性能评估,其核心逻辑如下:
一、工艺路线对比与选择依据
1. 在线 Low-E(化学气相沉积法)
Ø 工艺特性
在浮法玻璃生产线末端(玻璃温度≈600℃)进行直接镀膜,通过 SnO<sub>2</sub>:F 或 TiO<sub>2</sub>/Ag 复合膜系形成与玻璃一体固化的稳定结构。
Ø 耐久性优势
l 膜层硬度:表面莫氏硬度达 6.5(普通玻璃为 5.5),耐酸碱耐腐浊和抗划伤能力提升;
l 耐候性:通过 ISO 9050 标准 3000 小时湿热循环测试(温度 85℃/ 湿度 85% RH),膜层电阻变化率 < 3%;使用寿命可超过25年。
l 可钢化性:直接进行钢化处理(加热至 700℃),表面应力≥90MPa,适用于2次加工热弯及门窗和玻璃幕墙安全要求。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 离线 Low-E(磁控溅射法)
Ø 工艺改进型:先镀后钢工艺
在玻璃原片镀膜切割后进行钢化,银层厚度可精确控制在 8-12nm,配合 Si<sub>3</sub>N<sub>4</sub>保护层。经高温(=600℃)和冷却后,使膜层与玻璃一体固化,形成稳定的膜玻结构。
Ø 性能突破
l 辐射率:可做到 0.02-0.05(在线 Low-E 为 0.10-0.15),U 值降低 15%;
l 光学调控:双银 / 三银结构实现 SHGC 0.25-0.55 动态调节;
优点:较传统先钢化后镀膜离工艺相比,先镀后钢工艺玻璃、膜层不易氧化、颜色稳定,色彩丰富、耐划伤,使用寿命可超过20年,市场占有率最高。
3、寿命预测模型
依据 Arrhenius 方程建立加速老化模型:
t<sub>life</sub> = A·exp(E<sub>a</sub>/RT)
推算在线 Low-E 在温带气候下理论寿命可达 32 年(置信度 90%),先镀后钢型约 28 年。先钢化后镀膜型 Low-E玻璃寿命<10年,单片使用<48小时。
四、选型决策树
结论:
1、工艺选择:
Ø 在线 Low-E 凭借膜层化学稳定性,更适合沿海 / 工业污染区域;
Ø 先镀后钢型在光学性能调控与U 值优化方面及产品颜色多样,色彩稳定和超长使用寿命更具优势。
2、寿命保障:
Ø 在线 Low-E 系统在规范施工下可实现25-30 年有效寿命;
3、技术演进:
Ø 第三代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正在研发,目标将 Low-E 膜耐久性提升至 50 年。
第二问答案:
先钢后镀 Low-E 玻璃(即离线镀膜 + 后钢化工艺)在氧化敏感性与二次加工限制方面存在显著技术瓶颈,以下是具体分析:
2、 先钢化后镀膜工艺时序缺陷在海外建筑市场常被禁止使用。
钢化后镀膜导致膜层附着于已形成压应力的玻璃表面(表面应力≥90MPa),膜层与基体热膨胀系数差异引发微裂纹(裂纹密度达 10<sup>3</sup>/cm<sup>2</sup>),使水汽渗透速率提高至 2.3×10<sup>-4</sup> g/(m<sup>2</sup>・h)(正常值应 < 0.5×10<sup>-4</sup>)。颜色不稳定,易氧化变色、老化和易划伤及腐烛损坏,使用寿命短,影响建筑物美观。
结论
先钢后镀 Low-E 玻璃的氧化与加工难题源于银层暴露与工艺时序倒置,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及稳定性,使用寿命也不满足当代建筑的技性要求,也不能当前技术条件下建议优先选择先镀膜后钢化工艺(或在线 Low-E 工艺),并通过新型保护层技术提升产品。
第三问答案:
现就Low-E 玻璃使用寿命及成品合格率问题进行系统性解答:
一、Low-E 玻璃使用寿命
1. 单片 Low-E 玻璃使用寿命
在线 Low-E 玻璃(硬镀膜):
膜层与玻璃基体通过高温烧结形成化学键合(结合强度≥25MPa),可单片使用。在无机械损伤情况下:
✅ 使用寿命≥20 年(膜层氧化速率≤0.5nm / 年,辐射率 E 值变化≤0.02)
✅ 典型案例:真空玻璃配套在线 Low-E 原片(见摘要 1、6)
离线 Low-E 玻璃(软镀膜):
银层暴露且无密封保护,单片使用时:使用寿命仅为48小时。
❌ 合成中空后,膜层的颜色及氧化能力实际寿命仅 2-5 年(潮湿环境中 Ag<sub>2</sub>S 生成速率达 3.2μm / 年)
❌ 必须合成中空 / 夹层使用(GB/T 18915.2-2013 强制规定)
2. 合成中空后的使用寿命
密封系统寿命主导:
✔️ 普通中空玻璃(双道密封):
▪️ 10 年质保期(美国 ASTM E2188 标准)
▪️ 15 年预期寿命(GB/T 11944-2012 推荐值)
✔️ 改进型中空系统(氩气 + 分子筛):
▪️ 25-30 年寿命(年气体泄漏率 < 0.5%,见摘要 3、7)
Low-E 膜层寿命:
✔️ 在中空密封完好的情况下,膜层性能衰减可忽略(ΔE<0.5):
▪️ 与中空系统寿命同步(见摘要 2、9)
✔️ 若采用在线 Low-E + 真空玻璃组合:
▪️ 寿命≥30 年(K 值 <0.9 W/(m²・K),合格率提升 30%)
结论
1、单片 Low-E 玻璃:在线型可用 20 年以上,先镀后钢及先钢化后镀膜离线型必须合成中空且寿命与密封系统同步,先钢化后镀膜 Low-E 中空玻璃均使用寿命较短,不能满足建筑楼层的需求,应谨慎使用。
4. 活动式中空百叶玻璃与透明玻璃幕墙进行一体化结构设计,有哪些优点,节能效果如何?
根据建筑幕墙节能设计与实际工程验证数据,活动式中空百叶玻璃与透明玻璃幕墙一体化设计在功能整合与能效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系统分析:
一、核心优势对比(与传统外挂遮阳系统)
2. 投资回报周期
Ø 增量成本:¥680/m²(相比普通幕墙)
Ø 年节约费用:¥92.5/m²(电费按 ¥0.8/kWh 计算)
Ø 静态回收期:7.3 年(全寿命周期 30 年内净收益 ¥2105/m²)
Ø 降低空调使用率达60%。
结论
该一体化设计通过动态遮阳 + 密封隔热 + 智能控制三重技术路径,实现建筑能耗降低 40%-50%,且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显著,是新一代超低能耗建筑的优选解决方案。
5.传统外遮阳产品与内置遮阳百叶中空玻璃的优缺点比照。
结论
内置遮阳百叶中空玻璃通过密封腔体防护 + 动态热控制 + 光热解耦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外遮阳系统的热桥、维护、调节滞后等痛点,虽初期成本较高,但全寿命周期综合收益提升 2-3 倍,是应对《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要求的优选方案。
6.内置遮阳百叶中空玻璃腔体内部使用非金属暖边框与内部使用铝合金金属边框的优缺点及必要性。
核心性能对比表
结论
暖边框系统通过断热设计 + 材料改性 + 精密成型三重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铝合金边框的热桥严重、气体泄漏快、机械损耗大等痛点。虽初期成本增加 35-50%,但全寿命周期综合成本降低 25-30%,且可满足《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 对门窗线传热系数 Ψ≤0.05W/(m・K) 的严苛要求,是高性能内置遮阳系统的必然选择。
相关知识
客厅沙发尺寸怎样才合理
客厅做吊顶好还是不做吊顶好
大 开眼界INESA100寸激光客厅影院全国巡展启程
如何把瘦长客厅从鸡肋变为实用空间
打造夏日清新生活 11个客厅收纳方案原创
客厅风水招财纳福
客厅沙发摆放风水 转运方法有讲究
客厅装修的误区,速度收好!
客厅装修的28个误区,赶紧收好!
客厅中的王者-缅花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