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来源
“成功营销微信:vmarketing”
文/本刊记者 康迪
尽管优衣库事件已经过去了两天多,但是相关议论和各种段子还是在发酵,在营销人群,集中在以下角度:
1、 优衣库是不是炒作参与方?
2、 这次优衣库有没有赚大便宜?
3、 品牌借势还要不要继续?(弱了点)
就如同“咸豆腐脑”与“甜豆腐脑”的话题,这三个角度在笔者所在的微信群里各方意见不断,就如同咸甜豆腐脑分了北方人与南方人,关于以上话题,较多跨国品牌营销人及4A更多站在正面这边,而部分本土企业营销人、社交化营销服务公司站在了热点与借势的另一面。继续说得罪人的话,笔者认为,这正是品牌发展阶段、营销素养的一个分水岭。
过去的优衣库经过了几个企业阶段及企宣点:
爆品极致(摇粒绒产品卖给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日本人)——性价比为王(人们愿意买优衣库,但是却剪掉了LOGO)——技术为王(产品主攻和宣传点在摇粒绒、Heattech等技术层面),现在,进入了“打造生活方式”的攻坚阶段(创始人柳井正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甚至表示:优衣库唯一的竞争对手不是Gap,而是苹果)。
这个定调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扩张至今,优衣库在供应链管理和产品管理上都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在看似非标准化的服装行业,通过降低前沿技术的成本,解决用户之前也许并不留意的“痛点”,然后借助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向世界各地低价兜售,这事没有谁比优衣库干得更好。但是巨人依然难敌小孩,如果没有品牌清晰的形象、更多的品牌溢价及外延,它容易在区域市场被某竞争对手替代,也难扩展进入更多如运动服饰等更多领域、实现自己更大野心。
这个动作其实从2013年底优衣库把 Slogan 从“造服于人”更换成了“服适人生(LifeWear)”就已经开始,更别提他们在总部包括区域市场挖来营销大咖例如参与创建知名广告公司 W+K的John C. Jay(总部)、前W+K创意总监Todd Waterbury(北美市场)、前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经历的资深营销人吴品慧(中国市场)等,期望给予消费者一个更为清晰的品牌形象。
简而言之,当我们光顾优衣库是因为产品及性价比时,优衣库希望我们光顾的理由是:理念。这是铁腕的柳井正正在全力推进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优衣库参与了这次炒作是否是官方行为、优衣库从这次炒作中获得了多少免费的曝光量及销售额……这样的话题,简直是对其品牌建设、品牌工作方向的一个倒退。相信,出了这个事件之后,优衣库的公关团队与外包营销公司,有些人会焦头烂额。
强调下,眼下优衣库营销最想要的,并不是一池一城的销售额的得失,而是整体品牌调性的推进。因此这次“试衣间”事件,他们的反应是“除了官方声明不发言、不讨论”,希望此次事件尽快过去,引起的反应和话题越少越好。
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话题的过去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热点企业+高互动性+延伸内容”他们都全了,有太多的领域可以供段子手们发挥的。
相信这个无妄之灾,也给优衣库的营销与公关团队提了一个醒:如何应对网络暴力、突发的拉低品牌调性的事件——他们这次应该有充分的体验和经验了,这种经验与其他品牌比也是超前的(苦笑)。
当然,如有有机会,笔者也特别想听听他们这次的经验教训。
这次这个话题,也充分显示了品牌发展阶段的高与低、发展目标高与低,带给营销人视角的高与低。
如果你羡慕这次话题给品牌带来的人气、认知度,说明品牌本身还在为了认知度可以“不要脸”的阶段(这就是我说话的style :));
如果你觉得可以继续借势,那么,像百度一样找个更高的落点,也借借冥王星啥的,别只借这个事情;找不好就会像**品牌、**品牌一样找骂还惹一身腥哦;
眼下,大部分成功的中国品牌还停留在优衣库的前一个阶段——“性价比”阶段,这并非是个坏事而是一个必然阶段,但是,如何往前走?还是停留在原地给自己的成功找更多的理由? 建议你们多观察观察优衣库接下来的行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成功营销微店购买杂志~!
若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哦~
↓↓↓相关知识
优衣库占了便宜才怪!这次说点得罪人的
最近很火的故宫塑料茶室、三里屯优衣库,都是他造的
汇客廳观察| 优衣库最可怕的:是把低价格做成高逼格!
跪了!一家四口如小山高的衣服,竟被这位粑粑收出个优衣库
那么黄,那么美(满屏优衣库,我来捡节操)
“我公司决定竞标北京三里屯优衣库更衣室墙纸项目“
纯干货:2015商业指南——"金字招牌"调查揭示最新消费机会
别刷试衣间了,这才是你今天应该看得,只为你,感动全球。
关于“品牌撕逼营销”这件麻烦事儿,咱们得慢慢聊
互联网+带来了国内贸易战,贵州传统企业加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