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李杰 林楠
ⓒ 受访:张绮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绮曼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艺术专业(现环境设计专业)创建人,学术带头人,被授予“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杰出教授”荣誉称号。
张绮曼教授于1997年提出“绿色、多元、创新”的设计理念,倡导立足本土、传承创新的当代设计方向;2004年又提出“为中国而设计”的学术主张,践行绿色生态设计方向。张绮曼教授是中国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博导,培养了中国首批环艺专业博士23人。
《设计》:请您介绍一下创建环境艺术系的背景以及这门学科的价值?
张绮曼:1987年,我通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向教育部提出了在中国建立艺术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得到了高教部的批准。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环境工程设计,这个名称很准确的概括了这个专业的特点。
尽管近年来这个专业名称多次修改,现已简化为“环境设计”,但我们认为“环境设计”容易和环境工程类的专业混淆,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创作,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具有核心价值。环境艺术设计更强调文化及艺术的内涵和表达,强调对精神内在的关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解决环境空间的物理功能需求,还要有效提供心理空间,使其更加舒适合理并赋有人文关怀,在更高的层面上还需要提供精神空间,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信仰和理想寄托。
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城市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设立以来就紧密的伴随和引领着城市化建设,为中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提升人们的人居环境品质,而这正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内容。
环境艺术专业从广义上讲,它如同一把大伞,涵盖了当今几乎所有的艺术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说,它包含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这两个专业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最为迅速的两翼。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社会功能。“环境艺术设计”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当代社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而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能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关注环境设计也是坚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美育功能。一个具有高水平艺术品质的环境是普及美育的最重要载体。生活美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标,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性格。离开了与生活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形式之美、方式之美、意境之美。
环境艺术设计承担文化使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国家形象和文明程度是通过环境形象来体现的,环艺专业在这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世界范围看,中国设计的发展道路是什么?我认为应是立足本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的创新之路。
《设计》:请您介绍一下中央美院室内设计的基本情况。
张绮曼:在老院长靳尚谊先生的倡导下,中央美术学院于1990年就开始筹建环境艺术专业。1993年在壁画系就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5年成立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成为设计系的主要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开始从纯美术院校向综合性艺术院校转型。2002年成立设计学院,2003年,将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设计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了建筑学院。
至此,中央美术学院拥有了三个与环境艺术专业相关的设计学院,分别是建筑学院(2003)、设计学院(2002)、城市设计学院(2002)。第二工作室是我在建筑学院主持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此后,环艺专业分为了室内和景观两个方向,现在央美建筑学院室内专业系主任邱晓葵教授,景观专业系主任丁圆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敏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郑韬凯主任等指导的毕业设计均获得了优异成绩,他们在教学、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方面也都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学术方面,2003年,在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先生的支持下,我们在中国美协成立了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并且在2004年就提出了“为中国而设计”这一鲜明的学术主张,确定了以双年展的形式结合国家建设和民生需求的动向来确定各次活动的侧重主题,搭建了一个专业性强、能够发挥学术导向作用的交流平台,研究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从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两方面及时总结经验,为推动专业深化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到今年马上要举办第十届。每一届大会都会出版作品集、论文集、年鉴等学术出版物。
目前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融合,各个设计体系也相互渗透,社会生产水平及环境意识逐步提高,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涵盖面将更为广阔。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来促进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使人类的繁衍在社会与自然之间达到完美的和谐。
《设计》:中央美院室内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结合这个目标有哪些设计实践?
张绮曼:以环境艺术专业为主体,我首先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开始招收博士生,开设博士课程和授与学位,前后共培养了23位博士,他们是中国首批环境艺术专业博士,大多已经成为我国一些著名院校的领导、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以及博导或硕导,持续且深入的开展环艺专业理论的建构和研究,并且成果丰硕。
例如由我主编、十余位博士参与的93集大型音像书籍《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千年回眸》、王晓华博士新出版的《穴居的文化基因》、宋立民博士的《春秋战国时期室内空间形态研究》、翟睿博士的《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赵慧博士的《宋代室内意匠》、朱力博士的《中国明代住宅室内设计思想研究》、李瑞君博士的《清代室内环境营造研究》、孟彤博士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赵囡囡博士的《中国陈设艺术史》等学术专著,他们还在为环境设计专业理论建设不断提出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2008年,由我主持策划的“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四校联合公益设计活动,在陕西、山西两省实施,学生以此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师生们走进西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土窑洞,为农民做生态建筑窑洞的改造和提升,受到农民欢迎。
该项公益设计影响广泛,前后共获得8项国内外嘉奖,包括2014年全国美术大展金奖(唯一一项设计类金奖),这也是首次由教授带领多所艺术院校学生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进行改造设计。此项活动使窑洞这种原生态的住宅遗产受到了保护,也转变了社会民众对于传统窑洞代表贫瘠落后的错误认知,也是对中华优秀民居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2003年至2019年,我的环艺工作室又进行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地标建筑天堂·明堂、浙江金华地标建筑万佛塔室内和环境艺术设计,长期以来,还为各地做过诸多政府与民间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锻炼。
在艺术院校里设立艺术设计专业更有优势,学生们得到设计技术水平与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的环艺专业有一流专家、教师任教;有央美造型艺术及理论研究专业浓郁的艺术熏陶,有利于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与建筑专业放在一个学院有利于空间意识和立体思维的养成。
本科学制5年,硕博各3年,在校专业学习共11年。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向培养可以引领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很多毕业生在各大设计院、高校、文化机构成为了学术带头人、专业骨干,他们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国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出环艺专业设立所应有的社会价值。
《设计》:中央美院室内设计在毕业生的培养方向上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张绮曼:首先,基础知识应该全面;
其次,具有较好的艺术造型能力;
第三,有比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第四,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创新的精神;
第五,有良好的品德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有哪些指导方向?
张绮曼:“整体设计”方向遵循国际设计联盟在1995年提出的“整体设计”概念,这些概念欢迎为每一个人的利益改善环境:
(1)整体设计关照人的一生,从儿童到老年;
(2)整体设计服务于与环境相联系的所有设计原则;
(3)整体设计确信,尽管人们可能有暂时的或永久的残疾,他们却不应受到其环境的阻碍;
(4)设计师应对所有人的需要敏感地作出反应;
(5)设计应该用最安全、最具功能性、舒适的方式服务于最多的人。
在艺术创新性方向上,通过创意思维,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艺术修养,提出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的优秀设计作品,给人们创造出更为优化的生活环境。
(1)通过设计创新,达到设计作品“形式之美”、“方式之美”与“意境之美”的三个层面;
(2)创新的目标应达到:创新设计应以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创新设计应当创造出更为合理、健康的人类生存方式。
创新设计应当充分应用当代科学技术,体现信息时代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创新设计应当具有精良的细部设计和整体设计。创新设计应当具有创造性意匠,即原创性。
在文脉传承方向上,基于多元文化时代,设计不仅要有功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又要能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和满足文化消费的要求,设计与文化、艺术一样承担着人类文明延续的角色。强调文化含量,体现本民族和地域特色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特征。
(1)回归本土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承中吸收领会传统文化之精髓,找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有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创新设计。
(2)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将传统元素提炼、创新为新的物象与内涵高度契合的当代设计语言,从有形到无形、从符号到精神。例如传统图案的研究、传承与现代应用。
(3)关注民生,挖掘研究本土民居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及传承,将中国文化精神和传统建造经验凝铸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建设成果中。
可持续发展是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至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发展途径;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的概念并予以实施和行动,是划时代的新概念。最核心的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对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和思想领域的变革;是人类社会一种时间和空间最为广泛的发展观。
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利用科技成果树立环保、健康、文化的理念,在设计中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创造自然、质朴的生活环境,通过综合治理和城市建设把人口集中的城市建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生态系统。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以生态设计理念贯彻始终指导设计,建立人与自然的同构统一,逐渐转化为一种亲情并道德的关系,在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中不断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目的。
(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探索人类社会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建造方式,节约资源,控制成本,提倡资源再生利用。不以大幅破坏自然环境和极大的修复代价换取形式和功能的满足。
(3)通过设计对行为方式的引导培养使用者的节能意识和绿色环保的行为习惯。
最后,推荐中央美术学院几份今年毕业设计作品,欢迎对本文及毕业设计作品评论及指导。
毕业设计作品分享
相关知识
《设计》专访|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信仰和理想寄托
对话设计师李亚芹:生活是设计的信仰
《K+设计私董会》第5期圆满结束 李友友、林婷婷、王晓绮、黄家钧共话设计思趣
见贤思齐 学有标杆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碰撞时代前沿思考
专访Brand Studio创始人温绮娜 | 品牌与商业的平衡兼容
2022卓越设计青年|专访张洪博:用简洁的设计语言创造家居和谐
艾特奖十周年 清华美院张月教授:环境问题法回避的挑战
网易家居专访掌上明珠张明礼丨深化整装战略,为美好生活
“2022卓越设计青年”郭焱专访
森海塞尔北京开业 Neumann正式启用诺音曼为中文品牌名